台灣台中——單車生產商捷安特股份有限公司(Giant Manufacturing Company)成立的地方,周圍是翠綠的稻田,還有土地廟,騎車走一小段便能聽到南海的波濤。但在很多年裡,捷安特創始人劉金標(King Liu)一直不喜歡騎車欣賞四周的美景。他騎?新車轉悠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確保車子的一切正常。
歷經幾十年的奮鬥後,捷安特的確一切正常。現在,按營收計算,捷安特是全球最大的單車生產商。去年,捷安特設在台灣、中國大陸和荷蘭的工廠生產了630萬輛單車,營收18億美元(約合110億元人民幣)。捷安特不僅以自己的品牌銷售單車,還為像崔克(Trek)、Scott和Colnago這樣的大品牌供貨。
作為捷安特的董事長,現已79歲高齡的劉金標每天依然要投入10小時到工作中去。在過去40年里,他的工廠每年都要生產數以百萬計的單車,到如今,他終於開始享受這些單車了,每天騎車讓他身形勻稱,膚色呈棕褐色。劉金標一頭花白的短髮,手腕上戴?一個心率監測儀,他以這樣的形象,成了台灣單車騎行熱潮的代言人。
他說,「我擔負著讓台灣成為單車騎行之都的使命。」
從2007年開始,台灣的單車銷量猛漲,單車道也增加了,台灣最大的兩座城市台北和高雄也已發起了單車共享項目。其中的每一步,劉金標都在堅持不懈地推動。
他從小鎮工匠到業界巨人的發展演變,反映了台灣及其經濟發生的更大轉型。台灣曾是一個產品遍及全球的世界工廠,默默無聞地為外國大牌企業生產單車、手機和電腦,但現在,台灣已經有了像捷安特、HTC和宏碁(Acer)這樣的企業,它們已經憑藉自己的實力變成了全球品牌。在取得這種成功的同時,也產生了一個新問題:它們能否維持領先地位,繼續創新?
對劉金標而言,答案不僅在於賣出更多捷安特的產品(不過他的騎行倡導運動肯定有助於銷售),而且要關注單車可以怎樣減少污染、讓人們更健康,以及幫助城市更好地運行。「對他的公司而言,這是非常成功的公關,但他這麼做不僅是為了這個,」台灣最大的電話公司中華電信(Chunghwa Telecom)前董事長賀陳旦(Ho-chen Tan)說,「他向人們展示出,即使到了他這個年齡仍然能這麼做。他的鼓勵和身體力行是人們追隨他的動力。」賀陳旦也經常騎單車。
有些出人意料的是,劉金標的轉變,和許多像他這樣的騎行者一樣,是受到了2007年上映的電影《練習曲》(Island Etude)的激勵。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年輕人環台灣騎行的故事,劇中重複最多的一句台詞是,「有些事現在不做,一輩子都不會做了。」
「我看了那部電影后想,那句台詞是在批評我,難道不是嗎?」劉金標說,「那時我73歲,我想,如果現在不騎車,我就永遠都騎不了了。」於是,他接受了電影的挑戰,計劃進行一次環島騎行。
他進行了六個月的訓練,但他坦承這並不夠。在2007年那次環島騎行時拍攝的照片上,他圓圓的肚腩將運動衫撐得鼓鼓的,臉上一幅愁容。「哎,那次騎行真的很慘,」他說,「我後背痛、睡覺時會呼吸暫停,還有高血壓等等,都是老人家的問題。」其間他有一次被車撞倒並擦傷,不過他堅持了下來,用15天的時間完成了575英里(約925公里)的旅行。
在生意上,他也表現出了相同的決心。從一所技術高中畢業後,他嘗試過好幾個行業,包括運輸、化工、食品進口、五金器具。後來,在1972年他決定與幾個朋友一起成立一個單車廠。那時,他38歲,依然受困於之前一次創業的損失。那是一家位於海邊的鰻魚場,在一場颱風中被毀。
「頭四年我們根本沒有訂單,」他說,「台灣貨的形象很糟糕。」
他幼時台灣還在由日本統治,他也因此學會了說日語。於是,他前往日本了解當時一流的單車製造產業。重大突破出現在1977年,當時,捷安特的執行長羅祥安(Tony Lo)與美國的標誌性品牌施文(Schwinn)達成協議,為該品牌製造單車。
完整新聞內容
新聞來源: YAHOO新聞 |
熱賣商品推薦 |
| | |
小徑車,APROVE,攜車袋,小徑車,BIKEONE,捷安特,小徑車,登山車,APROVE,BIKEONE,